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心系家家幸福 关爱人人健康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领导关怀
医院文化技术设备
天使风采联系我们
科室导航
内一科内二科
内三科外一科
外二科骨科
妇产一科妇产二科
儿科眼科
口腔科耳鼻喉科
神经一科神经二科
神经三科康复医学科
优抚科急诊科
精神科重症医学科
不孕不育门诊查体中心
检验科麻醉科
血液净化中心CT室
超声科心电图室
脑电图室放射科
分院更多科室
免费急诊电话
名医堂
(聊城电视台)名医堂-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侯春梅《孕育新生》演讲
(聊城电视台)名医堂-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神经三科主任林占奎
(聊城电视台)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儿科主任张永芹
首页 > 牧琳爱网上纪念馆 > 报纸报道
(聊城晚报)牧琳爱的遗产:诠释中美友谊 留下人间大爱

日期:2013-12-31 12:09:10 来源:

    2013年4月28日凌晨4点49分,美国老人牧琳爱女士在聊城去世,享年95岁。

  5月2日下午,牧琳爱遗体告别仪式在聊城市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结束后,遵照牧琳爱生前遗愿,其遗体将被接送至济南力明医学院以供医学研究。

  1999年,时年82岁的牧琳爱卖掉在美国的山林、别墅、花园和汽车,赴聊城农村捐资助学,为当地修建道路、捐献医疗器械,为百姓免费治疗白内障,她也因此获得聊城乃至全国人民的尊重。

  牧琳爱用14的时间,完成了自己在有生之年帮助聊城乡村民众的心愿,不仅诠释了中美友谊,而且留下了人间大爱,她的故事也将永远留在齐鲁大地传诵。

  八旬美国老人再回中国圆梦

  牧琳爱的童年在聊城度过,曾经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童年的记忆让她从小发誓,一定要帮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那是在1902年,牧琳爱的父母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居住在聊城山陕会馆附近的一座教堂中。每年夏天,他们一家都要到北戴河度假,1917年8月11日,牧琳爱就出生在那里。1930年,13岁的牧琳爱一家回美国定居。

  1941年,牧琳爱获得了护理学硕士学位。婚后,她和丈夫、孩子定居美国北部的科罗拉多州。她在一家儿童医院工作,后相继被提升为教育部主任、院长。

  不过,牧琳爱对中国的向往和情感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旧中国留给她印象除了战乱和苦难,更有中国人民的热情、善良和宽厚。

  2008年,牧琳爱接受聊城晚报采访时说:“在我的心中,中国永远充满神奇,以至于回国后的几十年里,我一直魂牵梦绕,想再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通过各种方式关注着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

  1992年,牧琳爱给聊城市政府写信,详细陈述了她童年时的中国经历和到中国定居的愿望,并请求帮她查询童年的中国小伙伴周仁杰。聊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让牧琳爱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在聊城度过了3天的难忘时光。

  1998年8月24日,深爱她的丈夫去了另一个世界。身无牵挂的牧琳爱卖掉了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于1999年11月15日只身来到阳谷县刘庙村安家,成了刘庙村的一名荣誉村民。

  定居聊城乡村播撒人间大爱

  牧琳爱多次在接受聊城晚报采访时提到,她第一次到刘庙村时,很多小学生在街道两边排队欢迎她,送给她一束特别漂亮的塑料花,这束花一直放在她的客厅中。

  她的到来也给刘庙村带来了变化。牧琳爱原本打算建一所小学,但刘庙村已经有学校了,于是她就捐赠了一批价值25万元的电脑,帮学校建起正规的微机室。此外,她为学校老师修建了办公室,并购买了球队服装、电脑更新设备、图书馆书籍、音乐器材、儿童读物及一些体育器材等,还为刘庙育才中学购置了一台彩电和一套百科全书。

  2006年,牧琳爱买来一些无籽石榴树苗,种在她的大花园里。她要推广无籽石榴种植,然后用这些石榴酿制美味可口的水果酒,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出口产品。

  牧琳爱刚到刘庙村时,村里决定成立大型梨枣基地,为此,她捐赠了4.1万元人民币。2006年,她捐给村委会1万元人民币,帮助绿化环境。据了解,刘庙村里为她建了一座温室,她从英国购买了许多花种,并赠送给村民。

  牧琳爱还给刘庙村一些老年人配了老花镜。2004年几位韩国大夫来聊城时,她又出资为5位老人进行了白内障手术。

  2000年,牧琳爱被聘为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荣誉院长,医院为她在聊城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和一套住房。这让牧琳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聊城人的生活,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帮助他人。

  每逢周六,牧琳爱就会乘车赶到聊城,因为她在聊城的家免费举办了一个英语角,来自聊城各单位的英语爱好者在这里聚会。牧琳爱还曾在聊城大学里帮助一些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在冠县武训高中等学校授课。

  牧琳爱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关注,她每年都会被阳谷县安乐镇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还先后被评为“山东慈善大使”“中国慈善大使”“感动山东2006年度十大人物”……

  获得中国“绿卡”完成人生愿望

  牧琳爱一直有个愿望——她想拥有一张中国“绿卡”。因为要办理签证,她每年都要回国一次,如果有了中国“绿卡”,她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慈善事业。

  老人的愿望引起了聊城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聊城市公安局把这位美国老人当作服务重点,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给予办理最合适的证件。

  公安部、外交部发布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后,根据牧琳爱老人想终生留在中国的愿望,出入境管理处民警积极着手准备为老人申请办理“绿卡”的有关事宜。

  随着牧琳爱女士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知名度越来越高,为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聊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认为牧琳爱女士已经具备了申请“绿卡”的资格,经认真组织材料,积极推荐老人以“特殊人才”的身份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后经相关工作程序,最终公安部审批签发了“绿卡”。

  2009年7月,在聊城居住了10年的牧琳爱被中国公安部门授予永久居留资格,成为山东首位因“特殊人才”事由而获准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友人,也是聊城市首位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友人。

  牧琳爱在88岁时立下遗嘱——去世后捐献遗体,供中国医学科学研究,这样就彻底圆了自己的“中国梦”。

  2011年2月,牧琳爱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确认。在目前聊城已登记确认捐献遗体的人中,牧琳爱是年龄最高的一位。接受牧琳爱遗体的济南力明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刘晓光说:“跨国捐献遗体在国内寥寥可数,这是我省接受的第二例外籍人士的遗体捐献。”

  济南力明学院有我省首家人体解剖标本博物馆。遗体护送到济南后,力明学院通过专业技术让老人的遗体维持原貌,制作成标本陈列在博物馆。牧琳爱老人是美洲血统,对我国开展人类种族研究及医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牧琳爱身后事是大爱的延续

  目前,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已经改名为牧琳爱中美友好医院,她在医院的办公室已改为牧琳爱陈列馆,分四部分记录了她的家族以及她的一生,跨度一百余年。

  牧琳爱女士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搭建起了一座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为传承和弘扬牧琳爱女士伟大的慈善精神,增进中美友谊,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今年5月17日,中共聊城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成立聊城市牧琳爱爱心基金会。由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发起,聊城市民政局具体运作,成立了聊城市牧琳爱爱心基金会筹委会。

  按照聊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筹委会提出并经聊城市民政局同意,基金会设立理事会,拟由20人组成,设监事1人。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和财务部两个办事机构。理事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热心慈善事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务实精神。由原聊城市人民政府咨询张延安同志担任基金会理事长,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女士及牧琳爱二女儿索菲娅等担任副理事长。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有关申报条件和程序,筹委会于今年6月17日正式向聊城市民政局提交了申请成立报告及有关材料。经过研究,9月26日,聊城市民政局正式批复,同意聊城市牧琳爱爱心基金会成立登记。

  《聊城市牧琳爱爱心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收入来源于发起人(单位)、理事捐赠,投资收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愿捐赠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据介绍,牧琳爱爱心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包括,向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优秀医疗工作者,资助医护专业培训,改善医疗条件;救助贫困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公益活动;资助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敬老院设施建设等社会福利机构;加强对外友好交流,开展合作。(记者 孙克峰)

  来源:聊城晚报2013年12月31日第A04版
  网址:http://lcwb.lcxw.cn/paper/20131231/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