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牧琳爱(右二)老人和翻译王玉青(右一)一家合影 2012年1月8日,牧琳爱老人在王玉青和王玉青丈夫的陪伴下外出散心 齐鲁网济南4月29日讯 (记者 董光强 通讯员 张绪江)2013年4月28日4点49分,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名誉院长牧琳爱博士因冠心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享年95岁。 牧琳爱于1917年8月11日出生在中国河北省北戴河,13岁后随家人返回美国,曾在美国北部科罗拉多州一家儿童医院任院长。1999年,82岁的牧琳爱卖掉了美国的别墅、汽车等家产,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开始在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和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居住。 最了解牧琳爱老人的就是她的翻译王玉青女士了。 1980年出生的王玉青,从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牧琳爱的翻译工作,同时负责她的生活起居,形影不离。十几年间,牧琳爱老人与翻译王玉青女士之间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难忘:与牧琳爱一起为慈善奔波 通过这些年的相处,王玉青深知牧琳爱老人热衷并且致力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农村的发展变化、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等等,而付之于行动具体地去做这些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付出,也需要精力的付出。 王玉青说,牧琳爱一直关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她捐资建学,为刘庙育才小学购买电脑、书籍、音乐器材等等。购买之前,根据她的意见,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王玉青搜集了一部分很实用的图书,奔波于济南与北京的大书店,多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最终确定了所购买图书的范围种类。几年来,牧琳爱坚持每周都去当地中学无偿授课,还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英语学习资料,英语习题都是王玉青按她讲课的内容安排到处查资料、与她反复商讨之后定下来以备下节课之用;为了能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每次上课王玉青必须陪着她,把她说的话一字一句讲解给学生,因为农村孩子英语基础比较差,讲起来比较吃力,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2004年韩国慈善协会在聊城市开展活动,为聊城市两百名患者提供白内障手术晶体。牧琳爱和王玉青组织刘庙村里的5位患有白内障的村民,为他们讲解白内障病理相关知识,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白内障手术以及如何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了让手术更好的进行,牧琳爱和王玉青坐车陪同5位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多次往返于阳谷与聊城之间,帮助他们接受检查、手术及术后治疗。令人感动的是,牧琳爱为他们支付了所有治疗费用。 2005年,牧琳爱倡议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领导人,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典范。王玉青告诉记者,字斟句酌写倡议书的那些日子至今难忘,每天查资料、找地址、打电话沟通,总共向全世界25个国家及组织200多所高校发出中文英文倡议书信件300多封。倡议书发过后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回信,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她对于工作的执着追求,让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她做好每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忙碌的工作使我忘记了疲劳,为她服务已经成为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跟她一起为慈善事业奔波已经融入了我生活的全部”,王玉青告诉齐鲁网记者。 牧琳爱老人曾被评为“2006年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入选“感动山东真情故事”十大人物,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2006年5月,牧琳爱被评为“山东慈善大使”,同年6月,她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称号。2009年7月24日,牧琳爱老人被山东省授予中国“绿卡”,获得永久居住权。 齐鲁网记者从聊城国际和平医院了解到,医院正准备追悼会相关方案,初步计划5月2日在医院设追思处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悼念,同时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据了解,2005年2月16日,牧琳爱就在聊城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志愿捐献其全部器官用于科学研究事业。 “她的孩子表示尊重母亲的遗嘱。等5月2日追悼会结束后,遗体就捐献了。” 无悔:为牧琳爱的精神而甘愿忙碌 王玉青坦言,每年过年过节是别人放假放松的日子,自己却是最忙碌的时候。“八九个春节都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一直陪伴着牧琳爱老人在刘庙和聊城度过。” 其中,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的牧琳爱老人的外甥女到中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她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回美国后在纽约时报发表了她的外婆在中国生活的情节和对中国人的感情,以及她愉快的中国之旅的文章。牧琳爱的儿子在2003年来中国看望了她。大女儿和女婿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到中国看望母亲,其中在2006年与我们一起度过了中国春节。 每年不断有外国朋友来中国看望牧琳爱。其中一位朋友是搞设计的来过中国两次,对中国的古建筑设计很感兴趣。除了带外国朋友在山东境内旅游也要全国各地包括北京,西安,桂林等地旅游。而当我们到了不同的地方总有人会认出牧琳爱,说到“就是住在山东聊城的那位富有爱心的美国老人,”主动跟她打招呼,并拍照留念。“这些并不是巧合,正是牧琳爱的善举感动了全国的各个角落。” 2008年9月份,牧琳爱的一位美国朋友到中国来,她也是第二次来中国。牧琳爱一直想去中国大西部去看看的心愿还没有实现,为了实现她的愿望,王玉青做好了去新疆的计划。备好了必需的物品和她的药物,联系地方旅行社安排好了行程。 王玉青介绍,在新疆的旅游很枯燥,不仅南疆与北疆的温差大,再加上坐车时间长,最长达到十几个小时左右。“我特别担心她老人的身体,可她的乐观态度,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消除了我的担忧。8天的长途跋涉新疆之旅结束了,我们目睹了西部大开发的状况,她的美国朋友赞叹不已。” “让美国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美国;加深友谊,共发展,共分享”,是牧琳爱多年的心愿。多年来,她通过书信等多种方式,向美国朋友介绍中国发生的可喜变化。近几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书,初步定名为《探索精神和物质的和谐世界观》,其中专门有一部分介绍中国。 温馨:全家上阵照顾牧琳爱 为了照顾好牧琳爱老人,王玉青说自己除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在牧琳爱老人的指引下,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西方风俗文化方面的书籍,了解了一些西方宗教科学哲学领域的知识。 “朝夕相处,日夜相随,让我更加懂得去爱护她老人家。”王玉青感慨,照顾牧琳爱期间,自己经历了谈恋爱、结婚、生育的青春最美好的年华。不过王玉青自己无怨无悔,她还给自己的女儿起名“爱琳”. 王玉青说,曾经也有更好的工作摆在眼前,但是自己都选择了放弃。随着牧琳爱老人的年龄越大,王玉青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特别是最近两年老人由于身体原因,连走短途的路都走不了。为了更好的照顾她,王玉青的爱人王明春放弃了济南的工作,到聊城谋得了一份司机的工作,并与王玉青一起承担照顾她老人的重任。王玉青说,老人岁数大了,难免遇到伤风感冒,在医院住院期间我们丝毫不敢离开她半步,自己和爱人轮流在病房陪伴着她,为了不让她感到孤单我们陪她聊天、打扑克等等。同时,王玉青的婆婆也专门从老家章丘来到聊城与王玉青生活了两年的时间。一家人与牧琳爱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让牧琳爱老人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家庭的温暖。 牧琳爱老人的几位外国朋友曾经提出去中国的农村去看看,牧琳爱建议带他们去王玉青的老家的阳谷县下的村庄去看看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村,王玉青父母为了迎接外国人到家里做客,特意到县城请了一名厨师准备了丰盛的中餐…… “自己是翻译、秘书、宣传员、导游和贴身保姆,但相比于牧琳爱老人的大爱,自己实在太渺小……”谈起牧琳爱生前的事情,王玉青几度哽咽。 或许,王玉青与牧琳爱老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夹杂着太多的感情。这些故事似乎我们可以传播,但是这种感情只有她们懂。 网址: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3/0429/151895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