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 2011.5.12 B1版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护士一直被认为是白衣天使,是一个爱的代名词,在医院里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聊城国际和平医院(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名誉院长、原美国丹佛市儿童医院院长牧琳爱女士。 记者见到牧琳爱老人时,她正在观看聊城国际和平医院组织的一场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的演唱会。“这台晚会太棒了,非常精彩,我很喜欢。”演唱会后,牧琳爱老人走到台前对台上的演员说。 牧琳爱1917年出生于中国北戴河,从小随父母住在聊城山陕会馆附近,一直长到13岁。当时中国处于战乱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她的父母经常给穷人捐献衣物和食品。她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开中国时,她的父亲对她们说:“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可惜就是活得太苦了,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回到这里来帮帮他们。”牧琳爱记住了父亲的话。回国后,牧琳爱一家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路易斯城,在那里,她读完了大学,又转到田纳西州温德堡大学拿下硕士学位。她告诉记者,她学的是医学护理专业,为的就是更方便地为贫苦大众服务。牧琳爱在做护士期间,由于工作细心,成绩突出,屡次得到提拔。她做了16年护士之后,后来又做医院护理部主任和院长、丹佛市护理学会主席,一直到66岁退休。 1999年,在丈夫去世的第二年,牧琳爱卖掉了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并定居聊城。那一年她已经82岁高龄了。 对于护理工作,她说,护士是白衣天使,是一个爱的代名词,从事护理工作就意味着爱心和责任。她们应当真正深入到病房中,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的生活、心理需求,把诚心、爱心和热心传递给每一位患者,为每一位患者托起生活的希望。2008年5月12日,四川遭受地震灾害重创,这一天正值国际护士节。我国数万名医护工作者奔赴四川抢险救灾,这令牧琳爱感到非常强烈的震撼。“中国护士很团结,很出色,能够吃苦耐劳,这让我很受感动。”她说,“我现在还一直在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今年5月12日,正好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听说现在四川建设得很好,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由于对于医疗和护理事业的热爱,牧琳爱决定在自己死后将遗体和器官全部捐献出去。今年2月22日,牧琳爱老人领到了“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鉴于牧琳爱从前的慈善事迹和特殊贡献,我省2009年7月份为其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绿卡”,她成为我省以“特殊人才”身份获得“绿卡”的第一人。牧琳爱说,现在她在聊城生活得很幸福,很多人非常关心她,这令她感到十分感动。 “现在医院正在兴建新的精神病治疗大楼,我的专业就是精神病医学护理,我希望能活到这一天,能够亲眼看到这座大楼,让更多的人得到康复。同时也祝医院和聊城未来发展得更好。”采访最后,牧琳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