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早,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原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病房,术后的外一科大夫张龙军刚目送前去看望他的医院领导离开,两手就又习惯性“发痒”,欠欠身,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患者病历翻看起来。
“平时犯病只是输液硬抗,拖到现在已两年,科室领导逼着他,才做的手术。如果再拖下去,真不知道后果会有多严重!”陪床的张龙军爱人目光中,露出心疼和小埋怨。
科室领导一再劝说,才走上手术台
张龙军今年31岁,2017年发现患了阑尾炎。“因科室工作忙,他又太敬业,一直输液保守治疗。在我的一再劝说和强烈坚持下,他才在7月15日接受了阑尾切除手术。”外一科主任王云宏说,一般情况下,阑尾切除手术半小时就能顺利完成,但是张龙军因为拖延时间有点长,病情有点严重,最后同事们用了两个小时才给他做完手术。
张龙军大学学的临床专业,毕业那年,在学校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医学援疆6年;回来后在聊城高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两年;2017年考入现在的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外一科。今年上半年刚刚通过中级职称考试。
在王云宏眼中,张龙军是一个上进心、事业心都非常强的人,非常敬业,人也随和。外科特点是,劳动强度高;大夫们工作起来没有时间点,手术说来就来,不分昼夜和所谓上下班。在这种情况下,张龙军除了圆满完成个人日常工作外,对于同事有时因故提出的替班请求以及单位安排的紧急加班,不管何时,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找理由搪塞。
外一科护士长刘爱莲则评价说,张龙军业务精干,办事利索,善于与患者沟通,对病人很负责任,在病人当中口碑很好。“病人出院后,还主动给病人打电话询问康复情况”。
忍痛做完两台手术,自己住进病房
王云宏称,外一科是医院的重点骨干科室,科室所有人员都分别拥有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梯队整齐。不过,外一科也是医院外科系统(外一科、外二科、骨科)人员最少、床位最多的科室,因此,每个人的工作量相对就多一些。大家一忙起来,午饭往往在下午一两点才吃;有时来了急诊手术,正在端着的碗,就得立刻放下。
2017年发现自己得了阑尾炎之后,张龙军一直不大愿意开刀手术,病情不时发作,他就用输液解决。每次发作,一般都赶在科里最忙、工作强度最高的时候。越是如此,张龙军就越觉得不能随便给自己安排手术,因为一大堆工作还在等着他,如果他进了病房,同事的工作负担就会更重。
王云宏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2018年秋天,张龙军的阑尾炎再次发作,但他没有请假,而是在医院连续输液一星期,病房满了,他就在值班室输,每天都是输完液再接着投入工作。
最近一次疼痛难忍,是7月12日。张龙军却依然抱着跟往常一样的想法:保守输液,能抗则抗,能拖再拖。当天上午和下午,他先后忍痛做了两台手术后,王云宏看出他实在坚持不了了,于是坚持要求他接受阑尾切除手术。
7月14日,外一科同事在医院工作群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张龙军)这次发作又赶上科室人员短缺,他还是想保守治疗,但是王云宏主任坚持要求张大夫把阑尾切除,可他还有些犹豫。我们问他怎么还在犹豫,他说每次都赶上科里人员短缺,这次又是。下周科里还有一次下乡义诊、一次院前查体。这个时候做手术不太‘仗义’。我内心在想,这个大夫真是不要命,同事们都劝他安心养病,他这才下定决心准备手术,手术排在明天(7月15日)上午。今天下午,他坚持把手头的工作和这几天未能完成的病历补充完整。他说,明天战友们查房的时候,自己已经在手术台上了,不能床头交班,只能把病历写清楚,以免延误病人的治疗。其实,这样的一幕或许在每个科室都有,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永远都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后面。”
接受手术的前两天分别是周六、周日,这两天,张龙军依然没有请假,他到单位查完房后,去病房输液。其中周日,张龙军一直加班到晚上8点,把所有病历写完,并给同事做了工作交接,这才回家准备第二天的手术。
“医生的身体垮了,怎么能更好地拯救病人?”
对于张龙军的行为,医院同事和领导深表感佩的同时,也有保留看法。
上述在工作群发微信的外一科同事说:“我建议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关爱自己的身体,如果医生的身体垮了,谁来拯救千万的病人?”
王云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张龙军的敬业精神可嘉;但对他身体有病、久拖不治的做法,绝不提倡、不鼓励”。
医院院长赵素婷也很关心张龙军的情况,还专门和其他院领导一起去病房看望慰问。她同样希望自己的员工首先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服务病患,社会也才会更放心地把病人交给医院。
社会和心理专家分析认为,事实上,张龙军的情况在医疗行业并不鲜见,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当今,这个职业面临社会、工作、医患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一群体渴望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客观认识和评价,以及理解、关怀与支持,希望社会多从正向和积极层面予以关注。(刘江 张绪江 王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