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内新闻>详细
首页 > 院内新闻 详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zone
回顶部
(聊城晚报)和村民一起过圣诞的牧琳爱老人去了天堂
时间:2013-04-29 | 来源: | 作者:国际和平医院 | 阅读:
mla.jpg 
 
    “我很爱中国,很喜欢抓土的感觉,很喜欢小动物,希望来世做个中国的农夫,把地种得好好的,养一群狗和羊,在中国好好生活。”——牧琳爱
 
    本网讯   聊城人民的好朋友牧琳爱女士于2013年4月28日4点49分在聊城因病去世,享年96岁。
 
    美国老人牧琳爱,原名Eunice Moe Brock,1917年8月11日出生在中国河北省北戴河, 牧琳爱的父母是从美国前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牧琳爱跟随父母,在聊城度过了童年时期。13年后,牧琳爱随家人返回美国,1941年,获得护理学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北部科罗拉多州一家儿童医院任院长。1999年,82岁的牧琳爱卖掉了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开始在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和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居住。
 
    “我是来这里扎根的,不是来做客的。”“我要永远住在中国,我爱这里。”82岁那年,她来到中国,定居在阳谷县刘庙村,成为这里的一位“农民”。
 
    此间,她多次向当地小学、医院、村民捐款捐物,支持当地农村发展,被评为“2006年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入选“感动山东真情故事”十大人物,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2006年5月,牧琳爱被评为“山东慈善大使”,同年6月,她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称号。2009年7月24日,牧琳爱老人被山东省授予中国“绿卡”,获得永久居住权。
 
    “我很爱中国,很喜欢抓土的感觉,很喜欢小动物,希望来世做个中国的农夫,把地种得好好的,养一群狗和羊,在中国好好生活。”善良快乐的牧琳爱老人在聊城度过了她生命旅程中的最后14年。14年,牧琳爱留给聊城的记忆美好而恒久。
 
 
   牧琳爱的“梦想”

   来中国
 
    牧琳爱于1917年8月11日出生于中国河北省北戴河。当时,军阀混战,积贫积弱的中国满目疮痍。童年的牧琳爱耳闻目睹了中国的贫困和苦难。
 
    “长大了,我要挣钱,回来帮助这里的穷人们……”牧琳爱从小就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
 
    1902年,牧琳爱的父母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父亲牧鸿恩,在山东聊城修建教堂负责教会工作。13岁那年,牧琳爱随父母回国。在轮船上,父亲对她说:“中国人善良、勤奋,但他们实在是太苦了,希望你将来能再来这里,给他们帮助。”从那时起,牧琳爱一直铭记着父亲的这句话。
 
    牧琳爱一家回到美国后,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路易斯城。牧琳爱在这个城市里读完了大学,随后去田那西州Vanderbild大学攻读护理硕士学位。后来,她与埃德温一见钟情。
    牧琳爱告诉埃德温,与她结婚有一个条件:到中国定居。可是,埃德温并不同意这样。牧琳爱与他断绝了联系。时隔一个月,牧琳爱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埃德温,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1941年,两人在加利福尼亚一个教堂结婚。
 
    牧琳爱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后来,被提升为教育部主任、院长。但是,无论生活、工作多忙,牧琳爱内心都没有忘记中国给她留下的记忆和感情。她通过各种方式关注着中国,新中国成立、中美建交等一系列大事,她都在关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开始升温。知道这个消息后,牧琳爱很高兴,她感到重返中国的时机到了,便再次向丈夫提出回中国看看。1992年,在离开中国60多年后,牧琳爱终于得到丈夫的同意,并一起来到中国。这次来中国,更加激起她对定居中国的渴望。
 
    1998年8月,丈夫去世。1999年,牧琳爱变卖了自己的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时隔近70年,牧琳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牧琳爱的“事业”

    帮助人
 
    刚来中国时,牧琳爱提出要求,要住在中国最贫穷的农村。考虑到她年事已高,将她安置在聊城市阳谷县的刘庙村。
 
    刘庙村支部书记刘庆安说,牧琳爱很善良,别人有什么事情找到她,不管认识不认识,她总是尽力帮助。刘庙村里有一位女聋哑人,会织毛衣。牧琳爱看到她生活困难,就打算资助,但是,牧琳爱怕直接资助伤她的自尊心。于是,牧琳爱就买她织的毛衣,一件成本不过几元钱的毛衣,牧琳爱硬是塞给她几十元钱。
 
    村里有个小伙子,整天不务正业。牧琳爱打算帮助他。后来,牧琳爱发现小伙子喜欢音乐,就把自己的电子琴送给他,小伙子很是感动。牧琳爱也趁机鼓励小伙子学点手艺,找一份工作,好好地生活。
 
    每年圣诞节,牧琳爱老人都会走遍刘庙村,为村民送上圣诞礼物。
 
    来到刘庙村居住后,牧琳爱得知村里的小学尚未开设计算机课,当即捐出3万美元建起了微机室。后来,她又相继捐款近2万元人民币,资助刘庙村幼儿园和安乐镇一些学校购置玩具和教学器材。牧琳爱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还免费培训镇上的英语教师。2001年,牧琳爱又出资为刘庙村100多名近视村民配了眼镜。还出资为村里5名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做了手术。
 
    牧琳爱的生活

    老聊城
 
    七八年前,牧琳爱开始在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家属院居住。和在阳谷县刘庙村一样,在这里,她同样受到邻居们的欢迎。
 
    刘芝桂老人说,虽然与牧琳爱语言不通,交流上有些困难,但牧琳爱很善良也很和蔼可亲。有时,还与邻居打牌玩。牧琳爱老人最爱吃水饺,因此,刘芝桂每次包水饺,都会专门为牧琳爱老人送去一些。
 
    牧琳爱在聊城与翻译王玉青一家人住在一起,虽然牧琳爱与王玉青一家人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位美国“老奶奶”是这家人的“宝贝”,一家人一直把她当亲人。
 
    在牧琳爱聊城这个家里,书橱上整齐地摆放着老人的各种资料。书橱前放着她生前用过的眼镜和两封还没来得及寄出的信件。
 
    王玉青的丈夫王明春说,牧琳爱老人在去世前几天,还亲自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写了两封信。可惜,这两封信还没寄出,老人就走了。
 
    牧琳爱最后的日子

    游水城
 
ly.jpg
 
    牧琳爱与朋友赏梨花时的合影。
 
    牧琳爱的翻译王玉青说,虽然牧琳爱年事已高,但她很热爱生活。今年4月7日,她约了德国的朋友和美国邻居、朋友来到冠县看梨花。坐在轮椅上的牧琳爱在梨园里游玩,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她还兴致勃勃地跟朋友们合影留念。
 
    今年4月23日,牧琳爱的小女儿索菲亚来到中国,看望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母亲。
 
    得知女儿索菲亚要来中国看望她时,老人晚上失眠了,她说她要等着女儿。女儿来到后,牧琳爱显得很快乐。4月25日,她带着女儿来到东昌湖边游玩。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出来游玩。
 
    牧琳爱去世时,她的家人只有小女儿在身边。本来,她的大女儿计划在5月份来聊城看望她,没想到还没有等到大女儿来,老人就去世了。 
 
    牧琳爱的遗愿

    捐遗体
 
    2011年2月,已经患有心脏病的牧琳爱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她说,除了心脏不能救人之外,其他器官都可以捐献给需要的患者。
 
    央视记者王志曾经问过牧琳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
 
    牧琳爱说:“我过世后遗体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了,当我丈夫还在的时候,我们就协商好了,去世之后就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或许我的身体太老啦,不过他们可以用我的眼角膜,帮助其他人恢复视力,我的身体也可以做成标本,让科学家做研究用,因此红十字会委托医学院接受我的遗体,他们可以把它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运输费用由我来支付,都已经写在我的遗嘱上了。”
 
    王玉青说,对待死亡,牧琳爱老人一直很坦然,“我不怕死,已经立下遗嘱,死后把遗体捐给中国的医疗事业”。老人在得病时,也一直很乐观。
 
(记者 岳耀军 于新贵 通讯员 张绪江)
 
网址:http://news.lcxw.cn/liaocheng/yaowen/20130429/37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