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江 索晶玉 王浩庆
转载《中国民政》2013第五期 第58页
“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我有一颗中国心。是黄河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也养育过我,我的根在这里……”
——牧琳爱
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1917年8月出生于北戴河市,美国人,幼年跟随传教士的父母在山东省聊城市生活至13岁时回到美国接受教育,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丹佛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1999年,她变卖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汽车和山林,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来到了聊城市。同年10月,经阳谷县教育局批准,牧琳爱被聘任为阳谷县刘庙村中美友谊小学名誉校长。2000年10月,经聊城市政府同意,聊城市民政局聘任牧琳爱为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名誉院长。2013年4月28日,牧琳爱因多脏器功能衰竭逝世,享年96岁。按照老人生前意愿,遗体将捐献给有关医疗机构。
中国情怀 美国人的中国人
牧琳爱始终眷恋着曾养育她13年的聊城。1992年,75岁的牧琳爱和丈夫来中国旅游,便首先来到了聊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下,他们参观了医院、学校和工厂。故地重游,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她更加迷恋承载着儿时回忆的这片热土。1998年,丈夫因中风病故后,牧琳爱决定来中国定居。1999年她卖掉自己的山林、汽车、别墅,只身来到聊城,安家定居。
来到中国后,牧琳爱老人发现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欣慰之余,她决定尽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村里小学没电脑,他捐献30余万元人民币买了电脑。建起微机室,帮学校修建办公室和教室,还义务当起了孩子们的英语教室。在此期间,牧琳爱捐款购买了100台电脑、音乐和体育器材,建起了微机室、图书馆和音像室。不光惦记着孩子,30多位白内障的老人也是在她的资助下完成了手术。
在聊城刘庙村,牧琳爱老人把村里的乡亲们当成自家亲人。为帮助刘庙村民致富,牧琳爱让美国的亲戚、朋友给她寄来许多有关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刊物和杂志,找到植物学院的辛德刚教授,请教怎样从美国引进一些稀有的植物和蔬菜品种。为了改变农村面貌,她向村里捐款6000元,用于购买冬青、月季、龙爪槐等绿化苗木。
牧琳爱老人退休前是美国的一位医学博士,被聊城国际和平医院聘任为名誉院长后,她积极促成医院与国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协作。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医疗专家多次来医院进行交流、访问、讲学,同时资助医院修建花园、假山、鱼池,为病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她常说:“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我有一颗中国心。”
牧琳爱一生热爱和平,作为中美友谊协会会员,她积极致力于发展中美友谊事业。在中国生活期间,她赞赏中国政府的和平外交政策,曾长期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申请诺贝尔和平奖积极奔走。2008年,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她“齐鲁友谊奖”。
热爱慈善 穿越国界的大爱
在她生命最后的15年里,牧琳爱老人为当地捐款捐物就超过35万元人民币,做过的善事更是不知有多少。15年来,医院每次组织救灾捐款活动,牧琳爱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捐款。2003年“非典”发生时,她向聊城市慈善总会一次捐款5000元,2005年东南亚发生大地震海啸时,她通过聊城慈善总会捐款2000元。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一次捐款1800元。。。。她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让人动容。2006年5月她荣获“山东慈善大使”称号。2007年11月又获得“山东省公益大使”称号,2009年5月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她“最具爱心行为楷模奖”。这一系列的奖项包含了牧琳爱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
德艺双馨 赢得世人的敬重
牧琳爱的事迹感动了聊城,感动了山东,也感动了中国。1999年以来,全国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2007年,中宣部批示在全国各地开展向牧琳爱学习的决定。2007年5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百姓记事》对她做了专访,同年8月,在她90岁寿辰时,她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采访,表达了想终身留在中国的迫切愿望。2009年7月作为山东省首位“特殊人才”,她获得了中国绿卡,成为山东省首位因“特殊人才”事由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证的外国友人,实现了其一生的梦想。
13岁时牧琳爱在中国这方热土,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而这方热土,在牧琳爱晚年的15个春秋,收获了一个美国人的赤诚之心、不朽之心、一颗“中国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
网址:
http://dailyzk.lcxw.cn/toutiao/2013-06-17/1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