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天伟 见习记者 马世哲
9月25日至2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谢元一行来聊,参加纪念牧琳爱女士系列活动。26日上午,利用活动启动前的时间,谢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对牧琳爱女士感人事迹的所思所想,以及对聊城的美好印象。采访实录如下:
记者:谢会长您好。您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副会长,长期从事对外交往工作,您认为牧琳爱在促进中美民间交往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谢元:对牧琳爱老人的事迹早有耳闻。中美两国民间交往源远流长,牧琳爱老人的事迹应该说是中美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牧琳爱老人生于中国,又在中国去世,她见证了中美民间关系的发展历程,很具有传奇色彩。回顾历史,虽然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从未中断过,牧琳爱老人就是这沧海中的一粟,她的事迹很有代表性。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工作宗旨就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我想,牧琳爱老人就是中美民间友好人士中的杰出代表。牧琳爱老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似平凡,但当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时,就会让人看到一个伟大的形象。在平凡中见伟大,这是她的事迹如此感人的重要原因。
这次聊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对牧琳爱老人的纪念活动,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通过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推介,让中美两国人民都能知道,在两国人民的连接纽带中有这样一位杰出人士,将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对外友协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把宣传推介牧琳爱老人的事迹作为中美民间交往中的重要内容。最近,全国对外友协将和聊城市代表团一起参加美中友协年会,向更多美国朋友介绍牧琳爱老人的事迹。在今后接待美国友人、团体时,我们也将积极邀请他们参观牧琳爱中美友好医院、牧琳爱故居等,让他们实地了解牧琳爱的事迹,推动中美民间交往更上一层楼。我相信,当了解到牧琳爱老人的事迹后,美国人民也会非常感动。
记者:刚才您提到,牧琳爱老人是中美两国民间交往中的杰出代表。今后,我们该如何做好牧琳爱事迹的宣传推介工作,请您留下宝贵意见。
谢元:对聊城来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国际方面的交往会越来越多。据我所知,在牧琳爱老人晚年定居中国的这些年,有很多外国专家、教师、志愿者来到中国各地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走出国门。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牧琳爱老人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所以当我听到林峰海书记的介绍后,觉得聊城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我认为,对外宣传推介牧琳爱老人的事迹,是聊城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良好渠道,有利于提升聊城的对外形象,对整个中美关系来讲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目前,聊城市将复退军人医院加挂牧琳爱中美友好医院的牌子,成立牧琳爱爱心基金会,并将牧琳爱的感人事迹集结成书,做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下一步,再利用中美两国的媒体渠道加强宣传推介,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促进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队伍中来。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聊城的印象。
谢元: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到过全国很多地方,但还是第一次来聊城。现在才知道,中国北方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水城。聊城的环保工作做得非常好,昨天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到济南,再从济南走高速来聊城,越接近聊城这种感受就越深。这座城市到处是花草树木,特别是滨河大道这一段路程,景色非常漂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一条城市河流整治成为景观带,这对一个城市来说太重要了。还有滨河大道旁边的市民文化中心,这么大的一个惠民工程是专门为市民修建的,体现了聊城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另外,聊城还是一座人文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有很多历史名人、文物古迹。聊城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得很好,这对子孙后代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